查看原文
其他

读书笔记| 孩子比牛还倔,怎么养?

小舒 夏天的陈小舒 2020-09-08



12

小舒说


面对两岁多经常发脾气的小倔妞,我时常陷入教育不好她的担忧。


为此在图书馆借了一堆书,最近在看的一本是<The Everything Parent's Guide to The Strong-Willed Child>(父母需要知道的关于执拗孩子的一切),书中的见解对我很有启发,也解答了我好多疑惑。这是我的读书笔记,分享给大家。


<The Everything Parent's Guide to The Strong-Willed Child>


作者:Ellen Bowers博士


这本书意在给父母提供一种正面的教育方法来教育固执的孩子,增强孩子的自控力,促进交流,减少对抗。


哪些是执拗的孩子


Strong-willed child是指那些常常表现出很强烈的意愿,要自己做决定,坚持,坚决,抵抗,一定要满足自己的愿望的孩子。他们要怎么样就要怎么样,非常固执,意志顽强。孩子们总会在某个阶段或者某些时候表现出类似的强烈愿望,但有固执、倔强的孩子的父母常常描述他们的孩子是:强烈要求,坚持,纠正,控制欲强,说一不二,不放弃,不停叫,不停哭,一直惦记着,不让步,不依不饶,不认错等等(看到这些描述都觉得头疼)。


和别的不那么固执的孩子相比,倔强的孩子在遇到愿望不能实现时,不仅仅是感到伤心、难过、失望,转而关注其他事,【他们常常会感到生气,非常生气】。因为他们认为:当我想要,我就应该拥有;如果我不拒绝,我应该得到一个好的解释;如果我不愿意做,我就不应该做;如果我争论,我就一定要赢。当这些想法无法实现,世界没有按照他的逻辑转,对他们来说这是不公平的,理所应当的事却没有实现,因此他们感到生气。


么是“我想要”,什么是“我应该”?


如果你的孩子在游乐园霸占着秋千玩,不理会后面排了长长的队。当你让他下来的时候,大哭大叫不止,生气地说他还没有玩够。你应该怎么对他说呢?

【对于倔强的孩子,我们应该让他们分清什么是“我想要”,什么是“我应该”。】所以你可以告诉孩子:当你很想要玩一个东西,很想做一件事的时候,感觉就像你应该得到,应该去做一样,但生活不是这样的。很想拥有一件东西不代表你应该得到它。想要,只是说明我们希望能够得到,或者希望去做,但结果是,我们有可能如愿以偿,有可能不能。如果我们不能得偿所愿,我们还是好好的呀,没关系。(大致这个意思,自己组织下怎么说吧。)



“单向思考”和“双向思考”


孩子天生是“单向思考”的:婴儿想要什么,就要什么,不商量,不等,宝宝现在就要!他们会不断提示,极尽所能让父母知道他们的欲望,所以那些哭闹、尖叫、抓、挠等,都是他们向父母发出的信号,让父母找到满足他们需求的方式。作者认为应该在【一岁前】及时、充分满足婴儿的需求,让孩子知道自己的要求能够被有效回应,充分地建立对父母的信任,给孩子表达自我需求的自信。婴儿宠不坏。

但是,大家都知道,我们不能一直这样无条件地满足孩子的欲望,随着孩子逐渐长大,我们应该培养孩子的【自控力】,教他们【双向思考】,在做决定前想想之前的经历,并预先考虑行为的后果(延迟满足),这样才能适应文明社会的规则。


父母的冲动行为


在教育孩子方面,父母才是自己最大的敌人。


几乎在任何方面,父母都是孩子的行为榜样。如果你总是冲动行事,意气用事,提无理要求,孩子也会学你。对孩子大吼,让她不要吼,只会鼓励她以后吼得更多;打一个打人的孩子也只会给她示范了不高兴就动手打人,或者只要更强壮就可以动手。

对孩子来说成长成一个文明友爱的人不是易事,但对父母来说,要一直像一个大人一样成熟稳重也不容易。对孩子大吼大叫,比如“我要让你知道这个家里是谁说了算!”,对培养一个有教养的孩子没有帮助。要教孩子成为自制、有涵养、理智的人,最好的方法是你也做一个那样的人,持续地在孩子面前展现出来冷静、成熟、理智,孩子会更容易意识到她应该怎么做。


孩子是怎么学会倔强执拗的


孩子的倔强个性一部分是天生的。所有的孩子出生时就不是一张白纸,他们继承了父母的基因组合,有天生的特征,包括个性、脾气、天资等。一些宝宝从出生起就表现出容易满足,顺从,随和,而另外一些似乎生来就很执拗,执着于满足自己的需求,还有着坚韧顽强的个性,对不能立即满足而产生的挫败感难以接受,不达目的不罢休。(有的宝宝很容易接受父母的安排,某方面意愿没有满足抗议一下也很容易就放弃了;有的宝宝就很执着,比如可以绝食很久来拒绝奶瓶...)


但也不完全是天生的。即使是普通的孩子,也会因为父母的养育方式而不断增强他们对事物的执着。如果父母任何时候都满足孩子,害怕惹她大哭、恼怒,孩子也会变得极端霸道。如果父母不给孩子建立规则,在社会、情感、经济等方面恰当地限制他们的意愿,孩子也会变得倔强和霸道。

所以有一个难搞的孩子也不用太自责,不是你的错,或者不全是....无论是一个什么样的孩子,教育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婴儿期:有要求,就有需求


婴儿期(0-12个月),宝宝有要求就是有需求:几乎所有的父母都知道自己宝宝的基本需求,是该给吃的了,让他休息了,陪玩,安慰,还是换洗等,但其实只有孩子自己才最清楚自己的需求。一些宝宝就很容易接受父母安排的日程,很容易满足,很快就能调整自己融入家庭生活。他们基本上能够按照父母的要求来,很少抗议。这大概就是我们常说的天使宝宝吧。

而另外一些宝宝就比较让爹妈头疼了,不轻易接受安排,他们有强烈的自己的意见,不妥协,在没有被满足时大声抗议,一直大哭。这大概就是我们常说的高需求宝宝。(难怪有研究说高需求宝宝如果父母没有因为她的高需求暴躁,持续地给予足够的耐心和坚持,给予好的教育,能够成为优秀的成人。不过,这样自主意愿强烈的孩子如果不帮助他们尊重规则,也能成为破坏性很强的人。)

爸爸妈妈会想,也许我们不应该回应每一次哭泣,她哭得越来越多,这样我们就满足她越来越多,但我们不想宠坏她。她也应该为我们着想啊,不能总迁就她,应该她适应我们。宝宝,认清现实,这就是生活。于是,在几次让宝宝安睡的努力后,父母决定让宝宝自己哭到睡,不理她。在哭了半个小时/一小时后宝宝终于体力不支,睡着啦。父母会想,虽然听她哭那么久很难受,但我们是为了宝宝好,这下宝宝会慢慢知道啦,这个家谁说了算。

但这是一个错误。让婴儿感到和父母紧密联系,感到她可以表达她的需求,并且她的需求会被满足,能够预测父母的反应,需要父母每一次都满足她的需求,无论何时,只要她需要,父母就会帮她。在第一年,以宝宝想要的方式满足她,这不是溺爱,你不会宠坏一个婴儿。当父母这样做时,帮助了那个饥饿的,孤单的,疼痛的,害怕的孩子,让他感到依赖,安全,信任,自信。这不是溺爱。

在第一年,睡眠训练真的需要把握好尺度,看宝宝能否顺从我们安排的日程和入睡方式,需要试探着来,看宝宝是哼哼唧唧,小抗议一下就接受了,还是一直大哭抗议。不要硬碰硬。


幼儿期(1-3岁):有要求,就有对抗


到了2岁左右,孩子会开始和父母对着干。这种固执的行为其实是需要相当的勇气的,因为父母是他的世界里最大的权威。表面上是孩子在挑战父母,实质是她在测试自己的意见的力量。

大多数时候,如果父母坚持要求,不反应过度(比如表现出过度难受),不鼓励孩子的行为,孩子便会学着按父母的方式来行事。

而对于自主意愿特别强烈的孩子,他们会对父母的拒绝更加的敏感,激烈反抗。如果你坚决不许,和孩子“硬碰硬”,他们能够打滚撒泼很久都不罢休,如果是在公共场所,能引来围观,这可能会让你非常尴尬。这种对抗常常是两败俱伤,没有赢家:孩子很难过,很生气,你也一样。
这时候就需要父母大开脑洞,想出一些有创造性的点子来避免直接交锋,达到我们的目的了。


在对抗中让步


如果你不能够总是“赢”过孩子,那些让孩子得逞的经历还会教会她日后更加激烈地对抗。


有时候和一个执拗的孩子“交手”真是太累了,有时候面对他们持续地大哭大闹,也会让我们挺心疼,可能还会持续有路人甲乙丙丁来教育你,孩子这样会哭坏的,这当妈的也太狠心了,或者沉不住气的老人来打圆场,算了吧,算了吧……所以你就退让了。当你在一场争锋中退让,孩子可能得到的信息是,拒绝你的要求,哭闹是有效的。你可能无法控制你的孩子,但是你的行为绝对可以影响到他。


不光是“不要不要不要!” 拒绝执行,孩子执拗地抗拒可能有很多表现形式,比如他们可能不承认自己做错了,不道歉,不接受批评或建议。“我没错!”,“我不要听!”……这时父母一定要坚定:你可以不愿意讨论,但是你不能让这件事没有发生。在你想要做别的事情之前,我们需要好好谈一谈。注意一定要保持镇定,坚定。


四种“闹独立”


执拗的孩子可能在很小的时候就已经能够理解了父母对他们的影响力。他们有四种和父母“闹独立”的方式:


  • 爸爸妈妈并不总是说到做到;

  • 爸爸妈妈无法强迫我;

  • 爸爸妈妈不能阻止我;

  • 我的决定由我做主;


每一次成功的“我不要”后,他们都可以对自己的坚持感到更自信。当父母因为孩子的坚决拒绝而惩罚她的时候,虽然看上去孩子在冲突中输了,但是她赢得了真正的战争,她坚持下来了(没有照做)。这样的惩罚不但没有成功地让孩子接受规则,反而给了她“不合作”的胜利勋章。


更好的方式是让孩子知道,她有权提出异议,但是我们不会接受。如前文写的,逐步让孩子明白什么是“我想要”,或者“我不要/不愿意”,什么是“我应该”,“不应该”:孩子可以想要或者不想要,但是结果可以如愿,可能不能如愿,想要不等于应该,不想要不等于不应该。让孩子清楚,你可以不愿意做爸爸妈妈的要求的事,但是你必须做,逃不掉的,因为我们会一直一直追着你直到这件事情完成。在你向我们提出任何要求之前,你需要先做到我们对你的要求。


之前看过一个牙医妈妈给孩子的刷牙视频,她就在视频里说,你可以反抗,你可以不愿意,但是没有用的,妈妈必须给你刷牙;


你可以不喜欢坐安全座椅,但是如果我们要开车出门,你必须坐。


在孩子接受之前,你可能需要处理很多麻烦,做很多事,包括各种诱哄,但是你仍然需要做主。


转移注意再回来


说了那么多,所以,我们究竟应该怎样处理1-3岁孩子坚决地“不要!不要!不要!”? 先转移注意力,再回到这件事情上是最好的办法。


与其和一个打滚撒泼的孩子讲道理,或者坚持让他做你要求但他拒绝的事,转移孩子的注意力,先去做一些他能接受的,让她放松警惕的事情。等到你两关系缓和,再提出前面的要求,看孩子是不是愿意接受一些了。如果孩子接受了,记住一定要赞许、表扬、感激。如果她仍然不愿意,再次转移注意力,然后再回到之前的事情上。总体来说,我们是成年人,如果我们要坚定,一定能够比孩子更坚定。记住,孩子的注意力比我们短得多。她可能很固执,很聪明,但是我们毕竟更成熟,更有经验啊!


就靠他们那1-3岁的小智商和坚持,能和我们30岁左右的人比吗?



 这本书的读书笔记还没有写完哦,如果你也对如何养育好一个执拗的孩子感兴趣,就请继续关注吧!



相关阅读:




关注“夏天的陈小舒”,回复以下关键字,就可以看到对应的推送啦:


回复【怀孕】备孕知识、孕期疼痛、孕期营养、孕期美容 等;

回复【哺乳】开奶、母乳不足怎么办、母乳成分、哺乳期用药 等;

回复【奶粉】配方奶知识及奶瓶喂养;

回复【乳腺炎】涨奶、母乳过多怎么办以及如何挤奶喂养;

回复【湿疹】了解婴儿湿疹;

回复【生病】关于感冒、打鼾、发烧、咳嗽、便秘等幼儿常见病;

回复【睡觉】婴儿睡眠知识综述、新生儿睡眠安全等;

回复【头型】如何塑造宝宝的漂亮头型;

回复【食谱】辅食食材与食谱目录;

回复【儿歌】儿歌精选与推荐;

回复【绘本】 绘本推荐、书单、亲子共读等;

回复【双语】 双语、英语学习;

回复【刷牙】 儿童牙刷的选择,刷牙方法,牙膏用量等;

回复【语言】 语言学习、语言发育迟缓;

回复【蒙特梭利】 蒙特梭利游戏;

回复【生长曲线】 正确解读生长曲线,判断孩子的发育状况;

回复【不吃饭】 孩子不吃饭怎么办;

回复【辅食】 了解关于孩子辅食添加的一切;





如果喜欢,请转发分享;未经许可,请勿转载。感谢大家的支持:)




夏天的陈小舒

公共卫生学博士
专注儿童营养与健康研究

发布靠谱又实用的育儿科普,分享国际主流的育儿理念

微博:@夏天的陈小舒
邮箱:dr_chenxiaoshu@sina.com
微信公众号:夏天的陈小舒(Shu_DrChen)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